- 龚一萍
高血压病变涉及心、肝、肾诸脏,但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肝肾阳虚、肝阳上亢是其主要发病机理。文中从肝阳的生理概念及肝的生理特性出发,指出肝阳上亢的病理机制——肝肾明虚,阴不制阳是其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并从流行病学、证客观化指标的研究入手,揭示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症状以上实下虚为主,并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平肝潜阳、补益肝肾、清热活血药物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2000年02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王玉东,孙旭燕
血脱气脱证,亦名气随血脱,属血脱证危急阶段,中医治疗血脱证,多遵“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治宜补气固脱。但是,这一治法目前临床鲜用。文中指出了血脱先益气理论提出的历史条件——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分析了补血药物与输血疗法的区别,同时分析了人参治疗血脱证的不足,认为“血脱先益气”这一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血脱气脱证的治疗,亟需发展。
2000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铁军,杨世忠,王晓萍,杨景林
提出了中医调气学派与肝病心理治疗的相关性。中医调气学派是以调养真气来保养生命、益寿延年的学派,情志调畅、内养正气、劳逸适度、饮食节制及起居有时是其中心思想。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肝病的发生、发展及保健、心理、环境因素同药物治疗一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肝病患者病情缠绵难愈,多有明显诱因,这些诱因与不良的心理刺激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剧烈变化有关。可见把中医调气学派的理论运用到肝病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对本病的长期稳定、病情恢复可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000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苏颖,刘宏岩2000年02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莅莅2000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章淑华2000年02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磊,范喆,李春梅,贾秋颖2000年02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德荣2000年02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桂萍
采用地龙合剂治疗30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体征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病人基本痊愈3.3%,显效20%,有效53.3%,总有效率76.6%。症状积分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血液流变学疗效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1-0.05),说明地龙合剂对缺血性中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2000年02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学平2000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国军,杨运高2000年02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温喜明2000年02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西杰,晋学仁,樊恒茂2000年02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娄兴德,娄金凤2000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卢昌义2000年02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侯茗,刘彦晶,杨丽华,郑粤文2000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艳,王春梅,李立国2000年02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珺辉2000年02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彦晶,杨丽华,侯茗,石金花2000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珉丹,邹洪斌,纪林2000年02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汪兴洲2000年02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颖,张士英,王微,夏华,王雪梅2000年02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李秉义,魏荭2000年02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有田,姜凤英2000年02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秋莲,谭晶波2000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思敏2000年02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连树林,李刚,黄志军2000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玉山2000年02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轩秀琴2000年02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少贞2000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包广勤2000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海英2000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镤,王兰香,赵丹2000年02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何晋森,刘宇2000年02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郝亚华,董笑平,严玉清,冯丹红,孙振龙,孙大平2000年02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炳华,赵秀珍2000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鹤灵,丁焕民,季育华,彭奕冰2000年0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莲银2000年02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时洁,王秋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低压性青光眼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18例正常人和20例经针刺治疗前后的低压性青光眼(LTG)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睫状后短动脉(SPCA)、血流速度的收缩期峰值(Vmax)、舒张期未值(Vmin)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LTG睫状后短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液速度低于正常人组(P<0.05);PI及PT均高于正常人组(P<0.05);LTG组与正常人组眼动脉血液的Vmax等4项参数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TG组经针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参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LTG组的睫状后短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组,支持LTG视乳头损害的血管学说;针刺治疗能够改善LTG患者球后的血流状况。
2000年02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霍则军2000年02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潘克英,胡继鹰,章敏2000年02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刘宏雁,赵虹,王维忠,谢柏林,吕国蔚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预适应形成机制。方法:滴定法测定在缺氧预适应形成中脑组织PLA2活性的变化。结果:次缺氧组比正常对照组PLA2活性明显提高;4次缺氧组与1次缺氧组比明显下降,结论:脑组织细胞PLA2活性降低,促进了缺氧预适应的形成。
2000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冰,庞慧民,陆培信,张丽君,董皎2000年02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尹建元,朴春姬,杨建增,李静,杨宗辉,卫永第,张宏桂
采用昆明和小鼠皮下接种S180腹水肉瘤细胞为实验肿瘤模型,观察给药后10d的肿瘤生长百分数及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样品Ⅱ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样品Ⅰ作用不明显,提示样品Ⅱ可能为禹白附抗肿瘤的活性部位。
2000年02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姜建萍,廖月葵,林安平,白燕远2000年02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迟景新,张炜煜,张景龙2000年02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华,王沛,王刚,曹桂英,林压山,赵彬2000年02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董少萍,臧守虎2000年02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柴可夫2000年02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薇,朴松兰2000年02期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喜莲2000年02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玺,朱桂祯,陈晓红
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为主,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与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的根本区别,无论业务建设,还是行政管理,中西医结合医院内涵建设的特异性均在于中西医结合。为此,提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涵建设的“二、三、四”模式,对保证和促进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健康发展具有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2000年02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