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cine

重构本草

  • 重构本草——桑枝

    杨忖卿;张伟;张湘苑;连凤梅;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桑枝功效主要为袪风湿,利关节,利水,祛风止痒,生津液。症靶为四肢麻木、关节肿痛。标靶为高血糖。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枝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降糖、抗肿瘤、降血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的作用。本品无毒,但肝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无力、虚劳骨痛者不宜使用;痹痛由阴虚、血虚而致者不宜使用。临床使用剂量为1~7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桑枝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3年04期 v.39 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构本草——黄柏

    田传玺;张伟;马凯乐;赵林华;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黄柏功效主要为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症靶为足趾肿痛、湿热瘙痒、黄带、阴虚发热。标靶待进一步研究。现代药理发现,黄柏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降糖、抗痛风、降低血压、抗肿瘤、增强免疫、抑制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等作用。本品无毒,凡脾胃虚寒者忌服。临床使用剂量为3~45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黄柏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外用剂量为9~30 g。

    2023年04期 v.39 359-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学术探讨

  • 关于“态靶理论”在中医脾胃病泄泻的运用探讨

    段俊玮;王晓岩;郭镕鑫;张宁;徐晨曦;王雨晗;

    态靶辨治首创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疗效显著。基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方法,结合态靶医学理论体系,运用“态靶辨治”将脾胃系疾病中泄泻分为湿壅态、虚损态、郁滞态,再进行选“态”、选“靶”。结合“辨病—辨证—辨态”的“病证结合”辨证诊治模式对泄泻的靶方靶药进行讨论,实现宏观调态与微观标靶相结合的“态靶结合”模式。以“态靶辨治”为核心,补充该理论在中医脾胃病中的诊治方法。

    2023年04期 v.39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中医治疫研究——基于《医林》杂志的分析

    刘培达;李磊;

    民国时期的东北地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流行。当时的中医师都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之中,提出了许多中医疫情防控、治疗疫病的独到见解。当时出版的《医林》杂志刊载了大量中医论治疫病的文章,体现了当时中医防治疫病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手段。中医在疫情防治中重视提高机体免疫力,重视正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向传统经典寻出路,用经方治疗临床病症,同时,积极用中西医汇通的方法审证求因,分证论治等,为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3年04期 v.39 367-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黄芩防治疫病本草文献、药理学及临床研究概况

    陈晶晶;张文风;魏岩;

    目的 对历代本草类文献关于黄芩防治疫病的情况以及现代相关药理作用、预防诊治疫病的临床研究进行探讨,丰富临床应用中医药防治疫病思路。方法 查阅历代及近代黄芩干预疫病的相关文献、药理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对于黄芩的论述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许多古代的文献记载了黄芩干预疫病。黄芩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及生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疗效较好。结论 黄芩本草文献学、药理学、临床研究以及近几年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实践,都表明了黄芩在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2023年04期 v.39 37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物学病变关键环节对中医古文献股骨头坏死相关病名的辨析

    李子瑜;张晓峰;张宁;刘博;徐西林;

    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基于股骨头坏死的现代生物学病变特点,从病因、病机、症状、病位等方面对古文献的相关病名进行了辨析,认为“髀枢痹”“骨痿痹”“骨痿”“骨蚀”“瘀血”是符合股骨头坏死特点的病名,“历节风”等病名不符合股骨头坏死的病变特点。通过生物学病变关键环节的条件限定,辨析中医古文献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病名,收集古代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经验。

    2023年04期 v.39 375-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基于“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辨治弱精子症经验

    王胜杰;郭军;邓力健;赖文其;韦一;唐庆祥;洪志明;

    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已知病因可涉及多方面因素,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具有独特的优势。洪志明教授认为,弱精子症病位在精室,病机多属虚实夹杂,基于“以通为用”的中医男科学术思想,结合现代人湿热瘀虚并重的体质,提出治疗少、弱精子症应坚持“健脾补肾通精,清热利湿活血”的治疗原则,并在古方橘核丸的基础上创新化裁出经验方“橘核活精方”,以期丰富少、弱精子症的临床诊治思路。

    2023年04期 v.39 380-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乌鸡白凤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经验

    王小钢;贺丰;李日达;赵子义;

    赵子义教授认为,肝肾亏虚、髓海不足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要病机,气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关键。临证时要注重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的特点,可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常嘱患者在原选方用药的基础上以汤剂送服乌鸡白凤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先后天之本、条畅情志、分期论治及内外同治,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用药经验。

    2023年04期 v.39 384-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定痫丸对海人藻酸诱导的小鼠癫痫行为干预作用研究

    陈睿洲;朱子路;王德恒;

    目的 研究定痫丸颗粒剂对海人藻酸(KA)诱导的小鼠癫痫行为的干预作用,通过群体神经元多通道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探讨定痫丸颗粒剂对小鼠癫痫发作时海马脑区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野生型小鼠2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KA诱导癫痫模型组、定痫丸干预组及丙戊酸钠干预组,每组7只。定痫丸干预组给予定痫丸颗粒剂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及KA诱导癫痫模型组给予与定痫丸干预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丙戊酸钠干预组给予丙戊酸钠腹腔注射。每天1次,持续10 d。最后1次给药干预后,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余每组均给予海人藻酸腹腔注射以诱发小鼠癫痫发作并观察各组的行为变化。同步采集海马脑区群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结果 定痫丸干预组与KA诱导癫痫模型组比较,小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明显延长,癫痫持续状态总时程缩短,癫痫发作行为频率降低,并且癫痫发作时海马脑区神经元放电峰值下降。结论 给予动物定痫丸颗粒剂提前干预,能有效改善小鼠癫痫症状,具有明显的抗惊厥效果。

    2023年04期 v.39 38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宣肺通窍汤对分泌性中耳炎大鼠的作用及与TLR4/MyD88/NF-κB通路相关机制探讨

    李海亮;王海茹;吴艳艳;

    目的 探讨宣肺通窍汤对分泌性中耳炎(SOM)大鼠的作用及与TLR4/MyD88/NF-κB通路相关机制。方法 从50只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SOM模型,建模过程中4只大鼠建模失败,其余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9只,分别为SOM组,宣肺通窍汤低、高剂量组及头孢克洛组。宣肺通窍汤低、高剂量组给予0.5、1.5 g·mL~(-1)浓度的宣肺通窍汤,10 mL·kg~(-1)·d~(-1),头孢克洛组给予头孢克洛0.1 g·kg~(-1)·d~(-1),对照组与SOM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给药7 d。药物干预后,检测大鼠耳腔灌洗液IL-4、IFN-γ水平,测量大鼠中耳黏膜厚度及中性粒细胞数量,观察大鼠中耳黏膜病理学变化,并检测鼓膜组织TLR4/MyD88/NF-κB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OM组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中耳黏膜厚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TLR4、MyD88及p-NF-κB/NF-κB表达上调(P <0.05);与SOM组比较,宣肺通窍汤低、高剂量组及头孢克洛组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中耳黏膜厚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TLR4、My D88及p-NF-κB/NF-κB表达下调(P <0.05);与宣肺通窍汤低剂量组比较,宣肺通窍汤高剂量组及头孢克洛组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中耳黏膜厚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TLR4、My D88及p-NF-κB/NF-κB表达下调(P <0.05);与宣肺通窍汤高剂量组比较,头孢克洛组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中耳黏膜厚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TLR4、MyD88及p-NF-κB/NF-κB表达下调(P <0.05)。结论 宣肺通窍汤能够改善分泌性中耳炎大鼠中耳黏膜厚度及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作用与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有关。

    2023年04期 v.39 395-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菖蒲挥发油促进牙周炎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婧;李召宝;李艳霞;

    目的 研究石菖蒲挥发油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LPS组(8μg·mL~(-1) LPS),实验组[在8μg·mL~(-1) LPS的基础上加入50、100、150 mg·L~(-1) 浓度的石菖蒲挥发油,干预24 h,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细胞活力并筛选确定150 mg·L~(-1) 石菖蒲挥发油为最适浓度]。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LPS组(8μg·mL~(-1) LPS),实验组(8μg·mL~(-1) LPS+150 mg·L~(-1) 石菖蒲挥发油),LPS+抑制剂组(8μg·mL~(-1) LPS+10μmol·L~(-1) 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石菖蒲挥发油+LPS+抑制剂组(8μg·mL~(-1) LPS+150 mg·L~(-1) 石菖蒲挥发油+10μmol·L~(-1) 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石菖蒲挥发油+LPS+激动剂组(8μg·mL~(-1) LPS+150 mg·L~(-1) 石菖蒲挥发油+10μmol·L~(-1) PI3K/AKT通路激动剂SC79),干预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测定人牙周膜干细胞的细胞活力;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实验测定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率;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牙周膜干细胞的迁移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人牙周膜干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炎症因子IL-6、IL~(-1) β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 <0.05),与LPS组比较,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石菖蒲挥发油后细胞活力提升,石菖蒲挥发油浓度为150 mg·L~(-1) 时细胞活力显著提高并且炎症因子显著降低(P <0.05),所以确定150 mg·L~(-1) 石菖蒲挥发油是最佳浓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增殖率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与LPS组比较,实验组和LPS+抑制剂组显著扭转了LPS诱导后人牙周膜干细胞中上述指标的变化(P <0.05);与实验组比较,石菖蒲挥发油+LPS+抑制剂组加入PI3K/AKT通路抑制剂后,细胞增殖率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显著升高,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石菖蒲挥发油+LPS+激动剂组的这些指标变化与石菖蒲挥发油+LPS+抑制剂组趋势相反(P <0.05)。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可以提高LPS诱导的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抑制其炎症,通过上调Cyclin D1蛋白提高牙周膜干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的信号转导相关。

    2023年04期 v.39 400-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中医临床研究

  • 百合乌药泻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

    赵海送;陈学武;蔡道修;邱龙;

    目的 探讨百合乌药泻心汤对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胃镜病理表现及胃黏膜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百合乌药泻心汤口服,持续用药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胃镜黏膜征象、病理学组织表现和胃黏膜细胞因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00%,57/60)与对照组(91.67%,55/60)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2组胃脘疼痛、痞满不适和恶心欲吐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黏膜血管显露、黏膜皱襞变薄和黏膜色泽异常胃镜黏膜征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病理学组织表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百合乌药泻心汤可以显著改善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胃脘疼痛、痞满不适和恶心欲吐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组织病变程度,控制炎症水平。

    2023年04期 v.39 407-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子利咽汤冰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桑穆惠;朱建;徐浩刚;范涛;

    目的 探讨三子利咽汤咽部冰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营养管理、心理疏导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餐前30 min予生理盐水进行咽部冰刺激,观察组以三子利咽汤浓煎代替生理盐水,每日刺激2次,每次15 min,每周治疗5 d。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疗程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治疗后,2组的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更为显著(P <0.05);治疗后,2组营养状况指标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27/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P <0.05)。结论 三子利咽汤冰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更有效缓解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营养状况,且操作简单易行,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2023年04期 v.39 41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改良肺炎3号方治疗儿童重症肺炎

    王振华;王燕飞;闫静;

    目的 探究改良肺炎3号方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症肺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肺炎3号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啰音消失时间、止咳时间、气促消失时间、热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4.00%,37/50)(P <0.05);治疗后,观察组啰音消失时间、止咳时间、气促消失时间、热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MMF、PEF、PImax、PEma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8、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改良肺炎3号方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2023年04期 v.39 416-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扶元散加减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

    冯佳;朱慧霞;王丽亚;

    目的 观察扶元散加减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观察组给予扶元散加减方联合维生素D口服,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每次发作的平均病程、每年发病次数变化,监测鼻咽抽吸物、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含量及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80.00%,48/60)低于观察组(95.00%,57/60)(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每次发作平均病程更短,每年发病次数更少(P <0.05);治疗后,2组MP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NEU、EOS水平则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中25-(OH)D3、唾液中sIgA含量均明显升高(P <0.05)。结论 扶元散加减联合维生素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降低后续呼吸道感染次数,提高唾液中s IgA的分泌,起效原因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安全性好。

    2023年04期 v.39 420-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味白疕方湿包疗法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

    孟阳;张蓉;蒋琼;

    目的 观察加味白疕方湿包疗法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风热血燥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白疕方湿包疗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P <0.05);治疗后,2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瘙痒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角质层含水量、角质层油脂含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加味白疕方湿包疗法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风热血燥型银屑病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降低疼痛瘙痒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改善皮肤屏障功能,降低IL-17、IL-22等炎症因子表达。

    2023年04期 v.39 426-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西医临床研究

  • 前路钢板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分析

    段坤生;王洪;宁旭;

    目的 研究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及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10月20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研究,所有患者行前路钢板内固定,观察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术后Cobb角、术后D值情况。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Cobb角、D值显著高于术前,神经损伤恢复程度好于术前(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并发症患者在术中失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术后D值、性别、术后Cobb角、合并症差异显著(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症、麻醉情况、术后Cobb角是影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效果显著,可提升颈椎功能,促进关节复位,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合并症、麻醉情况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影响因素。

    2023年04期 v.39 430-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评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秦巍;薛文平;祝丽丽;冯超群;吕新琳;刘佳梅;于海燕;卜海伟;刘静怡;单伟超;

    目的 探究不同评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2月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681例U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患者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韩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KAMIR)评分和量化冠状动脉病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评分,并依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575例)、中度狭窄组(44例)和重度狭窄组(62例),分析不同组别间3种评分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3种评分对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种评分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UA患者轻度狭窄组的GRACE评分、TIMI评分、KAMIR评分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狭窄组,3种评分与Gensini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均能预测UA患者发生中度及重度病变事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KAMIR评分的预测效能优于GRACE评分和TIMI评分,说明患者血糖也是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2023年04期 v.39 435-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单用或联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健;张昊;刘凯恒;李亚楠;

    目的 探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单用或联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肢体肿胀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甘露醇组、七叶皂苷钠组与联合组,各40例。甘露醇组单独给予甘露醇治疗,七叶皂苷钠组单独给予七叶皂苷钠治疗,联合组给予甘露醇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比较3组前列腺素E1(PGE1)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临床疗效、肢体肿胀程度、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降钙素原(P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PGE1、CRP、TNF-ɑ、PCT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 <0.05),且联合组低于甘露醇组及七叶皂苷钠组(P <0.05),PGF2α水平、PGF2α/PGE1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联合组高于甘露醇组及七叶皂苷钠组(P <0.05);3组肿胀程度治疗后均得到改善(P <0.05),联合组肿胀程度比甘露醇组及七叶皂苷钠组改善更明显(P <0.05);甘露醇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七叶皂苷钠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联合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甘露醇组(72.50%,29/40)及七叶皂苷钠组(75.00%,30/40)(P <0.05)。结论 甘露醇、七叶皂苷钠联合使用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肢体肿胀程度,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2023年04期 v.39 440-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超声参数变化及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罗俊莲;饶文婷;周术卫;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超声参数变化及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 041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息肉组(953例)和恶性组(8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病灶癌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恶性组患者年龄大于息肉组(P <0.05),体质量指数(BMI)、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均高于息肉组(P <0.05),子宫内膜厚度厚于息肉组(P <0.05),血流分级≥2级患者占比(72.73%)高于息肉组(18.26%,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高、子宫内膜较厚、血流分级≥2级、Emax高均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病灶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11、1.164、2.924、1.061,P <0.05)。结论 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病灶癌变的危险因素包括BMI高、子宫内膜较厚、血流分级≥2级、Emax高,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患者进行排查,提高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及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及时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2023年04期 v.39 44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术中结石逃逸的影响因素

    黄英杰;杨钧显;杨向利;高强利;

    目的 分析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FURL)术中结石逃逸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8例经FURL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发生结石逃逸将患者分为结石逃逸组(29例)和结石未逃逸组(99例)。统计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经FURL术治疗术中结石逃逸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经FURL术治疗术中结石逃逸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模型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FURL术中结石逃逸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大小≥1 cm、术中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压力>200 mm Hg、术前肾积水严重度为轻中度均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经FURL术治疗术中结石逃逸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88、3.647、2.821,P <0.05),术中使用输尿管管路封堵器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经FURL术治疗术中结石逃逸的保护因素(OR=0.369,P <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回归方程模型:logit(P)=-11.152+结石大小×0.783+术中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压力×1.294-术中使用输尿管管路封堵器×0.996+术前肾积水严重度×1.03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logit(P)> 11.82时,AUC值为0.906,95%CI为0.842~0.951,敏感度为72.41%,特异度为92.93%。结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经FURL术治疗术中结石逃逸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结石大小≥1 cm、术中泵注0.9%氯化钠注射液压力> 200 mm Hg、术前肾积水严重度为轻中度,保护因素为术中使用输尿管管路封堵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预测价值较高,临床可据此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FURL术中发生结石逃逸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预测,降低患者发生结石逃逸的风险。

    2023年04期 v.39 448-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基于Citespace的连翘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于一丁;张成叶;崔弘林;马鑫雨;赫玉芳;

    目的 分析连翘研究领域相关文献,了解连翘研究领域研究现状,探索连翘研究领域热点。方法 检索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2012-2022年连翘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2012-2022年连翘研究领域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主要研究人员有张立伟、张淑蓉、张铁军、李晓、杨明等;主要研究机构有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等;关键词分析显示连翘提取物、成分测定、功效研究等方面是连翘主要研究热点,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连翘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含量测定等方面成为目前连翘研究领域主要热点。结论 连翘研究热度不断提升;主要研究人员之间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是发文最多的研究机构;受地域局限性,主要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研究团队在小范围内合作较多;未来网络药理学、聚类分析、抗炎将继续成为连翘领域的研究热点。

    2023年04期 v.39 453-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郁证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探讨

    胡桂芳;张启军;陈碧心;崔昊然;邹晓岚;高芷铭;邹元君;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郁证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其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Excel、Python进行用药规律挖掘,运用TCMSP数据库获取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信息,通过OMIM、GeneCards获得郁证疾病靶点,并对其取交集。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对主要活性成分和主要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纳入877首处方,涉及218味中药,累计出现频次10 705次,频次排名前5味的中药为柴胡、白芍、茯苓、当归和半夏,药物以补虚、理气居多,药性多为寒,药味主要苦、辛、甘,多归脾、肝、心经。以柴胡、白芍、茯苓、当归和半夏为主要核心药物。对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主要活性成分包括quercetin、kaempferol、beta-sitosterol等,主要核心靶点包括AKT1、TNF、IL-6等。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成分和与核心靶点对接良好,EGRF与主要活性成分对接效果最好。结论 得到中医药治疗郁证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治疗郁证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2023年04期 v.39 459-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刮痧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刘跟莉;郭宏伟;李晓宁;刘爽;

    目的 旨在探究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计算机检索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CBM、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2022年6月。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刮痧疗法治疗能显著提高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总有效率(RR=1.32,95%CI 1.18~1.48,P <0.000 01),显著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MD=3.65,95%CI 2.24~5.06,P <0.000 01)和其他功能(MD=3.18,95%CI 1.67~4.68,P <0.000 1),改善患者疼痛症状(MD=-0.87,95%CI-1.33~-0.40,P=0.000 3)及手背肿胀症状(MD=-2.18,95%CI-2.58~-1.78,P <0.000 01)。结论 刮痧对中风后的肩手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既能提高患者的上肢活动能力,又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但该疗法的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验证。

    2023年04期 v.39 467-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