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岩;茅闻婧;吴闯;黄烃;徐烽;杨巍;
目的 探讨促愈熏洗方联合艾灸对Ⅲ期痔病术后疼痛、出血、水肿、住院天数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213例Ⅲ期痔病术后患者,分为促愈熏洗方+艾灸组、促愈熏洗方组、痔疾洗液组,各71例。促愈熏洗方+艾灸组予促愈熏洗方坐浴联合自动灸疗仪治疗,促愈熏洗方组予促愈熏洗方坐浴治疗,痔疾洗液组予痔疾洗液坐浴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疼痛、出血、水肿症状改善情况、住院天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差异。结果 术后1、3、7、21天,促愈熏洗方+艾灸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促愈熏洗方组与痔疾洗液组(P <0.05);促愈熏洗方+艾灸组在3、7、21天出血积分明显低于痔疾洗液组(P <0.05);术后第7、21天促愈熏洗方+艾灸组与促愈熏洗方组水肿评分低于痔疾洗液组(P <0.05);促愈熏洗方+艾灸组与促愈熏洗方组在改善手术1周后水肿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促愈熏洗方+艾灸组与促愈熏洗方组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痔疾洗液组(P <0.05);促愈熏洗方+艾灸组较痔疾洗液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 <0.05)。结论 促愈熏洗方联合艾灸可有效缓解Ⅲ期痔病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
2024年04期 v.40 415-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符劲飞;周利琴;邹明;
目的 探讨三乌胶丸治疗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30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2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硫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乌胶丸治疗,均治疗28 d。比较2组治疗28 d后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8 d后的中医症状、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骨代谢指标、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Smad-1水平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治疗28 d后的总有效率(93.42%,142/152)高于对照组(78.95%,120/152)(P <0.05)。治疗28 d后,2组中医症状、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AMC)、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血清MMP-1、MMP-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 c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骨钙素(bone gla-protein, BGP)、Smad-1水平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三乌胶丸可调节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MMP-1、MMP-3、Smad-1及骨代谢指标水平,促进软骨修复,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2024年04期 v.40 419-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骏;周峰;
目的 探讨八正散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基于表型分类系统(UPOINT)表型对症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选择同期81例基于UPOINT表型对症治疗联合八正散加减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患者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排尿情况、心理状况、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器官特异性症状、骨骼肌疼痛、感染症状。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6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或不适、排尿症状、生活质量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2组局部触痛、腹部痉挛、骨盆部痉挛患者占比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八正散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型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UPOINT表型,促进病情转归,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4年04期 v.40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琛;刘静茹;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对血清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淀粉样蛋白A(SA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 选择流行性感冒患儿9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3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小儿热速清颗粒,观察2组在观察1组基础上行穴位贴敷。3组均治疗1周。比较治疗1周后3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血清MIF、SAA、HMGB-1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93.94%,31/33)高于观察1组(75.76%,25/33)、对照组(51.52%,17/33)(P <0.05),观察1组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咽痛消失、发热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鼻卡他/鼻塞消失及流涕消失时间呈逐渐缩短趋势(P <0.05)。治疗1周后,3组血清MIF、SAA、HMGB-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血清MIF、SAA、HMGB-1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P <0.05)。3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儿热速清颗粒可有效促进流感患儿相关症状缓解,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小儿热速清颗粒基础上联用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良好。
2024年04期 v.40 43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苑飞艳;张立会;
目的 通过调查吉林省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E6、E7基因变异,评估HPV16基因变异与吉林省地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相关风险。方法 收集129例HPV16感染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提取细胞DNA,以特异性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扩增E6-E7基因序列,再将E6-E7基因序列与标准的HPV16型基因序列比对,寻找E6-E7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 共发现8个E6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6个,无义突变位点2个,突变发生率较高的突变位点为:T178G(59/129,45.74%),A131C(10/129,7.75%),T350G(6/129,4.65%),T178A(6/129,4.65%)。共发现11个E7基因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位点6个,无义突变位点5个,突变率较高的位点为A647G(57/129,44.19%),T846C(55/129,42.64%),G666A(34/129,26.36%),T843C(20/129,15.50%)。E6、E7常见的突变位点在宫颈癌组和癌前病变组分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仅发现了亚洲变异型和欧洲变异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吉林省HPV16原型、As、Eur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其中以亚洲变异型为主。结论 本研究中吉林省仅发现HPV16的As、Eur 2种变异型,且以As变异型为主;在吉林省HPV16 E6、E7常见的变异位点与宫颈病变的进展无关。
2024年04期 v.40 437-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玉萍;黄锦杭;张海林;李盛;卫展扬;苏少辉;
目的 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STEM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SPECT组和MCE组,各40例。SPECT组采用SPECT检测,MCE组采用MCE检测。比较2组心功能、影像学诊断效果、冠脉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2组LVEF、LVESD、LVEDD、FFR、CFR均得到改善(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CT组真阳性率(TPR)、真阴性率(TNR)、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MCE组TPR、TNR、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CT组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与MC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PECT与MCE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PCI术后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灌注情况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评估心功能准确度,减少有创操作身体损害。
2024年04期 v.40 44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文艳;施晓燕;李晓燕;施晓莺;
目的 比较子宫腺肌病(AM)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8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6例)和开腹组(43例)。比较2组围手术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皮质醇(Cor)、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卵巢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 <0.001),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 <0.001)。腹腔镜组术后6、12、24 h时VAS评分均低于开腹组(P <0.05)。腹腔镜组Cor、AngⅡ水平低于开腹组(P均<0.001)。腹腔镜组CRP、IL-6水平低于开腹组(P均<0.001)。腹腔镜组E2水平高于开腹组(P <0.001),LH、FSH水平低于开腹组(P均<0.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47)。结论 与开腹子宫切除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效果较好。
2024年04期 v.40 446-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贺毅;李榜龙;李慧;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8例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抗结核治疗是否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51例)和无肝损伤组(26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损伤组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的患者占比分别为49.02%、41.18%、7.84%、68.63%、39.22%、78.43%,均高于无肝损伤组的34.46%、27.34%、0.00%、49.81%、20.60%、26.59%;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无肝损伤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高于无肝损伤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血清PA水平低、血清ChE水平低、血清GGT水平高是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82、2.125、2.683、3.364、1.758、1.885、2.408、2.901,P <0.05)。结论 内分泌性疾病、其他病毒性肝病史、未服用保肝药物、营养不良、抗结核治疗方案含吡嗪酰胺、血清PA水平低、血清ChE水平低、血清GGT水平高是初治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高危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或干预,预防或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2024年04期 v.40 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荣伟强;左路广;段娜娜;郝剑;戚颖;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检测其CRP和SAA水平。比较2组CRP和SAA水平,对比单独血清CRP水平检测、血清SAA水平检测及2种方法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CRP和血清SAA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以病原体检测的结果为金标准,血清CRP检测检查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阳性患者50例,阴性患者70例;血清SAA检测检查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阳性患者55例,阴性患者65例;血清CRP和SAA联合检测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阳性患者57例,阴性患者63例。单独血清CRP、单独血清SAA及联合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86.67%、91.66%,特异度分别为91.67%、95.00%、96.67%,Kappa值分别为0.833、0.908、0.942。血清CRP和SAA联合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单独血清CRP、单独血清SAA检测高。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血清CRP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AUC值为0.835(95%CI:0.718~0.880),截断值为11.55 mg·L~(-1),单独血清SAA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AUC值为0.895(95%CI:0.832~0.958),截断值为30.45 mg·L~(-1),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65(95%CI:0.933~0.998)(P <0.05)。结论 CRP、SAA水平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价值较高,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佳,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表现为较高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0 45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