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cine

特稿

  • 2型糖尿病合并多并发症案1例——仝小林院士教学查房实录

    高胜男;蔡洁超;田佳星;王涵;吴学敏;朴春丽;

    仝小林院士倡导糖尿病单元化管理模式治疗糖尿病多并发症,更大程度发挥医院多学科团体的力量,更系统地为患者诊疗。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中1例糖尿病合并多并发症患者为例,邀请仝小林院士进行教学查房,对此类患者的中医辨治思路、疾病发展、诊疗要点进行阐述。强调《黄帝内经》对肥胖类型的阐述及对其辨别的重要性,把握疾病发展的过程,运用态靶辨治体系,结合慢病十态处方,减少西药的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07期 v.40 709-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学术探讨

  • 白术治疫古今探微

    李玉国;张文风;

    中医治疫主要包括外防邪气和内养正气两个方面,外防邪气旨在避免疫戾之邪侵袭,内养正气可培补正气以抗邪。白术善调脾胃,既可补气健脾,辅助人体正气以防疫;又可调畅脾胃气机,升清降浊而治疫;还可祛湿化浊,防止疫戾之邪羁留深入。白术药性平和兼能调和五脏,补益脾胃兼能祛湿化浊,主入中焦使机体气机升降有序,具有良好的防疫、治疫作用。

    2024年07期 v.40 713-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基于古代文献浅析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的联系

    陈雪爱;王翠芳;胡树毅;

    有关“少阴经”与“厥阴经”的记载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便已有涉及。后期经过医家的不断完善,终于形成完整的经脉理论体系。通过古代文献《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太素》《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对“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的记载,发现“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在名称、循行、主治等方面关系紧密。因而通过厘清“手少阴心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两者间的关系,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

    2024年07期 v.40 717-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重构本草

  • 重构本草——辛夷

    翟天纲;谢伟楠;赵锡艳;

    通过深入调研古籍文献,系统梳理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领域专家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归纳出辛夷:功效主要为散风寒,通鼻窍。症靶为鼻塞流涕和头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辛夷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抗菌、兴奋子宫等作用。辛夷无毒,煎煮时应包煎。辛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阴虚火旺者忌服。本品能引起子宫收缩,孕产妇禁用。临床使用剂量为3~12 g,考虑到辛夷可能对胃肠产生刺激,初次应用时应谨慎采取小剂量试探性给药方式,若患者接受小剂量给药后无不良反应,可根据病情逐步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效果并保障用药安全。

    2024年07期 v.40 722-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经验传承

  • 国医大师孙申田“神安病减”理论治疗癫痫抑郁共病探析

    杨禾财;刘征;金永琦;赵佳彤;马琳;于楠楠;

    癫痫抑郁共病是癫痫患者最常见的情绪障碍共病模式,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是风火痰瘀虚等内外邪气致形神失调,病机关键在于神损,在治疗癫痫抑郁共病时,强调“治神”与“治形”相结合,从颅脑(元神)、腹脑(谷神)、肤脑(五脏神)入手调神,治疗原则为调神治本、神安病减,处方为头针百会、宁神,采用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以安元神,腹一区以调谷神,背俞穴以平五脏神;治法再结合经络辨证,祛除风、火、痰、瘀、虚等内外邪气,标本同治;临证操作强调首尾取穴、动静结合、腹脑结合、肤脑结合四位一体,以达到形与神俱,神安病减。

    2024年07期 v.40 725-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珂名老中医基于“天癸理论”论治痤疮经验

    张贤耀;田野;王亮;陈维玲;李玲玲;

    痤疮是一种较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病,王珂教授对治疗痤疮有其独到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提出对痤疮病机认识应从“天癸理论”出发,结合后天脾胃易损,认为天癸失衡,肾中阴阳失调是痤疮产生的内在因素;后天脾胃易损、冲任二脉失司、脾虚生湿、湿郁化热、阻滞局部导致发病;病后气机不畅,痰瘀阻络,瘢痕色素形成。在治疗上以补天癸,调阴阳治其根,清热利湿、调和局部气血除其标,提倡固本兼除标,临床中常用滋肾、清热、凉血、行气之法治之,常收良效。

    2024年07期 v.40 730-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周仲瑛“伏毒论”辨治肺系疫病瘥后诸症

    周崇怡;叶放;

    肺系疫病瘥后诸症是近年来临床常见病症,根据国医大师周仲瑛“伏毒论”思想,认为其病因为伏毒,包括疫疠余毒、六淫化毒、药毒等多种来源的毒邪;病机为毒藏于内,伏而后发致病;病性属正虚毒伏。临证首要需辨伏毒性质和病位,结合整体气血阴阳的虚实变化,治疗上兼顾透毒与扶正。

    2024年07期 v.40 735-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早期推拿后大鼠24 h内疼痛变化特点的研究

    杨震杰;萨出拉;于天源;陈金平;张润龙;张英琦;刘家玥;孙佳伟;张汉钰;

    目的 通过机械、温度伤害感受变化评价早期推拿镇痛启动后,慢性压迫性神经损伤(minor CCI)模型大鼠24 h内疼痛变化情况及疗效最优时间点,为推拿镇痛启动疗效提供支撑。方法 将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后即刻组、推拿后6 h组、推拿后12 h组、推拿后18 h组与推拿后24 h组。模型组和推拿各亚组建立minor CCI模型。推拿各亚组在造模后7 d进行1次三法三穴干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抓握束缚。干预结束后对推拿各亚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先后进行冷敏阈值(CST)、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试不同性质痛觉的变化;取血清进行ELISA测试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取造模侧背根神经节(DRG)进行qPCR检测;观察TNF-α、TRPV1和TRPA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行为学检测显示CST、 PWMT 、TWL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延长;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0、TNF-α显示明显降低;qPCR检测显示TNF-α、TRPV1、TRPA1基因表达均减少,但三种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指标变化显著时间点均不相同。结论 对于CST、PWMT、TWL三种不同伤害性感受阈值,推拿干预后24 h内的镇痛疗效显著时间点不同;推拿可通过降低IL-10、TNF-α、TRPV1和TRPA1的表达发挥即刻镇痛和持续镇痛作用。

    2024年07期 v.40 740-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irc_0013958/miR-545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张仕田;何翔;杨帆;赵红利;龚钿;

    目的 探讨circ_0013958对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增殖、凋亡和迁移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5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法检测组织中circ_0013958和miR-545表达。体外培养RL-95-2细胞,分别转染sh-circ_0013958、miR-545 模拟物、si-circ_0013958与miR-545抑制剂后,CCK-8、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凋亡蛋白水平使用Western blot。Circ_0013958和miR-545的靶向关系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相较于癌旁组织高表达circ_0013958(P<0.05),而低表达miR-545(P<0.05);敲减circ_0013958或上调miR-545后,RL-95-2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抑制而细胞凋亡升高(P<0.05);circ_0013958靶向负调控miR-545,下调miR-545逆转了敲减circ_0013958介导的抗增殖,抗迁移以及促凋亡的作用。结论 circ_0013958通过靶向下调miR-545促进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阻碍细胞凋亡。

    2024年07期 v.40 746-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医临床研究

  • 清热祛浊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赵红敏;李兰;孔五宝;牛跃龙;陈伟;王晓蕴;代亚芳;王子龙;冯娜娜;李华君;

    目的 探究清热祛浊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30例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热祛浊方。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抵抗(IR)。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4%,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FPG、2 hPG、HbAlc、hs-CRP、IL-6、TNF-α、IR均降低(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祛浊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糖和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2024年07期 v.40 751-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调肝理脾法治疗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李帷;丁洋;王志强;

    目的 观察调肝理脾法治疗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调肝理脾方中药颗粒模拟剂治疗,治疗组给予调肝理脾方中药颗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比较治疗前后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和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症状及证候的疗效评价、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2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升高,GERD-Q评分在治疗后显著降低,且治疗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GERD-Q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症候治疗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未服药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调肝理脾法可显著改善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炎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中医证候及临床症状、复发性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4年07期 v.40 756-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活血除痹汤联合膝痹止痛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周晓玲;许国慧;王璞源;赵文海;赵长伟;

    目的 观察活血除痹汤联合膝痹止痛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KOA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膝痹止痛针法治疗,治疗组膝采用痹止痛针法联合活血除痹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 Osteoarthritis Index)、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Scores)变化,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4周后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治疗4周后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膝痹止痛针法可缓解疼痛,联合活血除痹汤可增强其止痛疗效,并能有效改善关节肿胀及活动度,值得推广。

    2024年07期 v.40 76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火龙罐治疗脑型Wilson病肌张力障碍的疗效观察

    胡雅;杨文明;汪美霞;陶庄;李祥;

    目的 观察火龙罐对脑型Wilson病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随机收治60例脑型Wilson病肌张力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火龙罐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减少铜摄入、增加铜排出)治疗,火龙罐组在常规治疗上联合火龙罐治疗。总疗程均为3周。观测治疗前后2组的临床疗效、改良Ashworth量表、Burke-Fahn-Mars肌张力障碍评分量表(BFMDRS)、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UWDRS)(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量表。结果 火龙罐组临床疗效为93.33%,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3.33%,火龙罐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改良Ashworth量表、BFMDRS、UWDRS、ADL、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火龙罐组上述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火龙罐能有效改善脑型Wilson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2024年07期 v.40 76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H型高血压亚组分析

    史雯;马海娟;何晋涛;董蕾;刘瑶;赵会灵;邢远;

    目的 观察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亚组疗效分析。方法 从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气虚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项目中选取同型胱氨酸(Hcy)≥10 μmol·L~(-1)的亚组人群65例患者进行确证性亚组分析。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5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口服自拟黄精降压汤治疗,每日2次,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诊室血压、家庭血压、24 h动态血压SBP值、同型半胱氨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黄精降压汤可明显改善气虚型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值,安全有效。

    2024年07期 v.40 769-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防己黄芪汤联合丹参饮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肾脏血流、心功能的影响

    徐立彦;陈伟涛;张大伟;

    目的 探究防己黄芪汤联合丹参饮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肾脏血流、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联合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丹参饮治疗;联合组给予防己黄芪汤联合丹参饮治疗。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因子、肾脏血流、心功能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肾功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肾脏血流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低(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水平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上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下降,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防己黄芪汤联合丹参饮治疗后,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水平降低,改善肾功能、改善炎症因子水平、肾脏血流水平,改善心功能水平,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2024年07期 v.40 77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西医临床研究

  • 改变诱导药物顺序对全麻诱导期呛咳、体动的影响

    张兴裕;顾育萌;刘铁成;

    目的 研究改变诱导顺序对全麻诱导期出现呛咳、躯体颤动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择期手术女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诱导顺序A(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和诱导顺序B(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比较2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2组麻醉诱导期的呛咳、躯体颤动发生率以及呛咳、躯体颤动程度。结果 诱导顺序B组比A组出现呛咳、体动的次数更少,呛咳发生率分别为18%和56%(P<0.05);体动发生率分别为14%和46%(P<0.05)。结论 改变诱导药物顺序可以减少诱导期的呛咳和躯体颤动,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开展相关策略。

    2024年07期 v.40 779-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妇科手术患者注射痛的影响

    张先杰;蒋文才;郭红利;廖欧;韩佳;

    目的 观察苯磺酸瑞马唑仑预处理对妇科门诊无痛手术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7月1日-2023年1月31日妇科门诊收治拟行门诊无痛手术的患者3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苯磺酸瑞马唑仑镇静组(R组)、咪达唑仑镇静组(M组),其中R组146例,M组155例。R组诱导前给予苯磺酸瑞马唑仑注射液;M组诱导前给予常规镇静药物咪达唑仑注射液。观察2组诱导后不同时间点基础生命体征变化、注射痛的发生率、麻醉效果、补救镇静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同M组相比,R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注射痛发生率显著减少,全麻药丙泊酚用量更少,麻醉效果更好,补救镇静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苯磺酸瑞马唑仑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妇科门诊无痛手术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减少术中丙泊酚总用量及缩短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加安全有效。

    2024年07期 v.40 783-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血清HIF-1α及SP-D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诊断意义

    林蓉;林秋;杨庆红;郑祝龄;

    目的 探索血清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和肺表面活性蛋白 D(SP-D)在儿童变异性哮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取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HIF-1α和SP-D水平,同时测定患儿肺通气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VA组血清HIF-1α及SP-D水平升高(P<0.05),CVA组FVC、FEV_1均低于对照组,CVA组血清HIF-1α和SP-D水平与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血清HIF-1α及SP-D水平可作为儿童CVA诊断的辅助指标。

    2024年07期 v.40 787-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中的应用

    马亦林;孙静;齐玉;陈志强;田军;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2023年4月宣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各53例。Ⅰ组给予丙戊酸镁,Ⅱ组在Ⅰ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生化指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CA)、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生活质量;研究期间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Ⅱ组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Ⅰ组的75.4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2组血清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胆红素(BIL)水平、MoCA评分、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升高,且Ⅱ组高于Ⅰ组(P<0.05),2组血清尿酸(UA)水平、BRMS、PANSS评分均降低,且Ⅱ组低于Ⅰ组(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可稳定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有效解除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躁狂症状及精神状态的改善,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4年07期 v.40 791-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牙髓炎患者炎症介质与疼痛、口腔健康、生存质量的关系

    王世超;李璐阳;陈颉;

    目的 研究牙髓炎患者炎症介质水平变化及其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口腔健康、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牙髓炎患者104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根管治疗术治疗,术后观察1个月;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正畸牙拔除治疗的健康受试者11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和龈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疼痛、口腔健康、生存质量评分,分析牙髓炎患者炎症介质水平变化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口腔健康、生存质量评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清、龈沟液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龈沟液MMP-8、IL-8、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疼痛、口腔健康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社会功能、咀嚼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龈沟液MMP-8、IL-8、IL-6、TNF-α水平变化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口腔健康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功能、咀嚼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牙髓炎的发生可引起患者血清和龈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与患者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口腔健康、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2024年07期 v.40 796-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肖洒;朱书瑶;李杰;于磊;

    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联合二甲双胍(metformin)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120例T2DM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和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在治疗12周后研究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后,2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vs 对照组:95.0% vs 76.7%,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糖脂代谢指标(FBG、HbA1c、TC、TG)均得到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CRP和IgA水平降低、IgG和IgM水平提高,差异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在临床上表现出显著疗效,不仅改善了血糖控制,还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4年07期 v.40 801-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朱英豪;拉普你色;朱洪广;侯同航;庄世伟;汤继辉;邢振龙;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骨伤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寻找安全性高、治疗效果佳、诊疗费用低、毒副作用小的医治方法,对近5年研究该疾病的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并结合临床实际阐明治疗观点。认为针灸疗法可从舒筋通络方面解决气滞血瘀,缓解疼痛;中药内服和外敷可从补肾、强筋、壮骨方面进行活血化瘀,缓解疼痛;针刀疗法可从松解黏连方面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推拿疗法可从改善肌肉紧张和痉挛方面加强血液循环,缓解疼痛。通过结合针灸、中药、针刀、推拿等诊疗方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可安全、快速、有效解除病痛。

    2024年07期 v.40 805-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结核病中靶向药物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陈秋霞;霍开明;

    儿童结核病表现为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其多药耐药形式。与成年结核病相比,儿童因免疫系统特性,对结核菌更为敏感,容易发展为活动性疾病。针对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现行治疗方法及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强调了靶向药物治疗在儿童结核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副作用和抗药性问题。同时,讨论了现有治疗策略面临的挑战,如药物剂量优化和长期影响评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

    2024年07期 v.40 812-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富血小板血浆及其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承启;石伟;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近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发现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在术中对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进行处理或在术后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可以促进移植物的腱骨愈合并且可以加速膝关节损伤及其运动功能的恢复。现就富血小板血浆的成分、制备方法及其促进肌腱移植物腱骨愈合加速膝关节损伤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2024年07期 v.40 818-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错颌畸形病因及临床矫治研究进展

    张琳;黄晓菁;杨璞;

    错颌畸形是指上下颌骨关系异常导致咬合功能紊乱的一类口腔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功能因素等。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和美学的重视,错颌畸形的矫治越来越受到临床和科研的关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3D打印、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在错颌畸形矫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矫治方案的精确制备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技术支持。正畸材料的改良和创新使矫治器的适应性和舒适性得到提高。

    2024年07期 v.40 823-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