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cine

特稿

  • 近代中国女子医学教育路径研究

    黄天骄;王育林;杨东方;

    近代中国女子医学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利用学校毕业纪念册、媒体报道等一手材料,探讨多重路径之下近代各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方式及教学成效。讲习社依靠名医社会影响,是国医教育向院校发展的过渡形式;男女兼招的国医学校与女子专门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融通中西的特点,而后者多以培养女科医士为目标;女子西医教育从早期的教会学校到国人自主兴办医校标志着教育风气的本土化;产科学校则注重现代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培养。女子医学教育不仅推动了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女性提供了新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机会。而经费短缺、基础教育薄弱是近代中西医教育共同面临的窒碍,政策的倾斜又使中医教育的境况更加严峻,进而呈现出中医在野,西医在朝的局面。通过对女子医学教育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运动中的复杂动态,揭示其在现代化路径中的关键作用。

    2024年10期 v.40 1063-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学术探讨

  • 象思维视角下仝小林“糖络病”核心防治策略分析

    王昭博;李家伦;王佳;王涵;田传玺;乔丽萍;耿雯雯;李梦甜;赵若曦;谭雅琴;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的核心思维方式,善用象思维是中医药自我创新的关键。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仝小林教授着眼于糖尿病“高血糖”的特征和“络脉损伤”的结局,提出将“糖络病”作为现代糖尿病概念名词,认为防治因络脉损伤引起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现代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所在。基于象思维与中医三个不同维度的联系,分析仝小林教授所提出构建的以“早期治络、全程通络”为核心防治策略的“糖络病”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为临床运用象思维工具探究中医药治疗现代疾病提供参考。

    2024年10期 v.40 1070-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 ]
  • 基于“肾虚肝逆”病机探析失眠辨治思路

    吴彬;韩振蕴;胡文悦;牟雷;钟碧莹;李红培;

    基于“肾虚肝逆”的中医病理特点与失眠病因病机的相关性,归纳了从“肾虚肝逆”论治失眠的理法方药。从中医病因病机学来看,“肾虚”是失眠的重要病因,而“肝逆”是失眠发病的关键病机。从“肾虚肝逆”论治失眠,应病因病机兼顾,补肾平肝。入睡困难型宜滋阴降火、潜阳安神以促寐,睡眠维持困难型宜填精补血、清降浮热以安眠,多梦型宜补阳固肾、和风安魂以消梦。

    2024年10期 v.40 1075-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牛蒡子治疫古今探微

    陈晶晶;张文风;魏岩;

    《名医别录》将牛蒡列为中品,性味辛、苦、寒,能够疏风祛邪、清热解毒,治疗外感热病、温病初起等,是预防和治疗疫病的必备良药。基于古今文献学、现代药理学对牛蒡子治疗疫病进行梳理,探讨牛蒡子治疗疫病的理论依据,为临床防治疫病提供参考。

    2024年10期 v.40 1079-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文献研究

  • 天回医简《脉书·下经》中的不言脉疾病及类病思维

    王晟兴;刘阳;

    天回医简《脉书·下经》的第一部分中有大量不言脉的疾病,它们按照风、痹、蹷等共通症状为主要分类手段。该部分独立于言脉疾病之外,但又以经脉为隐藏参照核心,和言脉疾病一样承担着诠释“病久则变化”的功能。言脉与不言脉疾病的分类系统具有“表里”的对应关系:言脉疾病是“表”病的疾病分类系统,与镵石针艾治疗手段相匹配;不言脉疾病是“里”病的疾病分类系统,与毒药(汤液)治疗手段相匹配。同时,二者在疾病的诊疗中又都依靠色脉诊的信息,同属于脉诊系统。所谓类病思维,即是分析古人以类划分疾病的方式来判断其思维模式。《脉书·下经》中的疾病分类方式及其匹配的治疗方法源于先秦秦汉时期医学以症为纲式的辨治方式,又在辨治方法的系统化需求下孕育了辨证治疗模式的萌芽。

    2024年10期 v.40 1083-1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经验传承

  • 国医大师王烈以“妄为证”论治儿童精神行为异常疾病经验

    林美玲;丁利忠;

    探讨国医大师王烈教授以“妄为证”论治儿童精神行为异常疾病经验。“妄为证”是王烈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病名,用以概括儿童精神行为异常的临床综合征。该类疾病的发生以小儿先天的生理特征为根本,加之后天因素影响。根据临床表现、病证特点,将妄为证分为三期论治,发作期清心平肝、佐以滋阴,方选妄为散加减;缓解期养心安神、益肾填精,方选安脑饮加减;稳定期补肾益脑、固本防复,方选滋肾散加减。

    2024年10期 v.40 1087-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石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结节治法经验

    赵琳;石建华;翟丽娜;

    石建华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积累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石建华认为,甲状腺结节的病机核心在于气血瘀滞,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和气血。在临床实践中,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并创新性地将中西医结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用药方面,其善于运用中药化瘀散结,同时结合西药调节内分泌,旨在全面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石建华坚持个体化治疗方案、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并重的治疗原则,力求在根治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年10期 v.40 1091-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实验研究

  • 基于肝脏代谢组学探讨桦褐孔菌醇提物肝损伤机制

    沈子扬;赵良友;吴丹;刘树民;于栋华;

    目的 利用肝脏代谢组学技术,探寻桦褐孔菌醇提物对大鼠肝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2.0 g·kg~(-1))、中剂量组(1.0 g·kg~(-1))、低剂量组(0.5 g·kg~(-1))。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采用超高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辅以生化分析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动物肝脏出现中央静脉淤血、胆管增生和肝细胞肿胀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可降低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中剂量组可升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高剂量组血清中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上升。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肝脏样本中鉴定出30个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参与了7个代谢通路调节,其中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是主要代谢途径。结论 桦褐孔菌醇提物可能通过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变化,促进炎性因子生成,引起SD大鼠出现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可为进一步研究桦褐孔菌醇提物肝损伤机制提供参考。

    2024年10期 v.40 1095-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黄连解毒汤减轻脓毒症大鼠心功能障碍机制研究

    王锦;钟莹;周媛;万艳;熊圆圆;薛丹妮;吴豫;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减轻脓毒症大鼠心功能障碍(SIMD)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大鼠中随机抽取7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建立SIMD模型,分为核富集丰富转录本 1(NEAT1)沉默组、空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连解毒汤组,每组7只。造模28 d时进行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予氯沙坦钾5 mg·kg~(-1)灌胃,NEAT1沉默组、空载组、黄连解毒汤组予12 g·kg~(-1)黄连解毒汤灌胃。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RNA FISH法检测长链非编码 RNA-核富集丰富转录本 1(lncRNA-NEAT1)亚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表达,RT-PCR法检测lncRNA-NEAT1、微小核糖核酸-132-3p(miR-132-3p)、解偶联蛋白 2(UCP2)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后,黄连解毒汤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减轻,心肌细胞肿胀、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现象较模型组明显改善。lncRNA-NEAT1激发紫红色,在心肌细胞细胞核、细胞质中均有分布。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黄连解毒汤组、空载组、NEAT1沉默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水平、lncRNA-NEAT1 mRNA相对表达量、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均降低(P<0.05),NEAT1沉默组最低;miR-132-3p、UCP2 mRNA相对表达量、Ki67表达均升高(P<0.05),NEAT1沉默组最高。结论 黄连解毒汤减轻脓毒症大鼠心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是下调lncRNA-NEAT1、竞争性结合miR-132-3p后解除对UCP2抑制,促进UCP2表达后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

    2024年10期 v.40 1102-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中医临床研究

  • 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

    刘可佳;姚伟伟;韩超汝;宋世珅;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比较2组疼痛消失时间、停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感(VAS)评分,血清P物质、CD3~+、CD4~+、CD8~+水平变化;比较2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停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CD8~+水平、VAS评分、血清P物质均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25.00%,15/60)(P<0.05),临床疗效总显效率(88.33%,53/60)高于对照组(65.00%,39/60)(P<0.05)。结论 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可缩短各项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疼痛感,改善免疫水平、血清P物质,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2024年10期 v.40 1107-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阚书慧;李朋成;孔连委;白丽;张丹;

    目的 探讨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ST-2)影响。方法 选择9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通调任督针刺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血清TLR4、Eotaxin、sST-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62%,44/47)优于对照组(76.60%,36/47)(P<0.05);治疗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均高于治疗前,呼气峰值流量(PEF)变异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LR4、Eotaxin、sST-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调任督针刺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显著改善肺功能,提升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TLR4、Eotaxin、sST-2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4年10期 v.40 11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六君子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与细胞免疫的影响

    翟建宁;金小晶;盛红艳;

    目的 探讨六君子汤加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铋钾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状态、炎症指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34%,50/53)高于对照组(79.25%,42/5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胃脘刺痛或痞塞、嗳气泛酸、神疲乏力、纳差、肠化生、萎缩、活动度、慢性炎症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全血CD8~+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及生命体征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胃黏膜病理状态、炎症反应与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2024年10期 v.40 1116-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滋阴运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秦董怀;顾振宁;薛益兴;

    目的 观察滋阴运脾法联合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干燥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上联合滋阴运脾方中药治疗。检测2组外分泌腺指标、免疫球蛋白、补体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干扰素-α(IFN-α)、B细胞刺激因子(BAFF)蛋白水平,评估2组干燥综合征疾病自我感受(ESSPR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2周后唾液流量、自然唾液流率及左侧/右侧泪液分泌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12周后相关外分泌腺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IgA、IgM、IgG及ESR、IFN-α、BAFF蛋白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12周后除IgM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周后C3、C4明显升高,观察组治疗12周后C3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周后ESSPR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ESSDAI 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阴运脾法联合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可减轻患者症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免疫功能和外分泌腺功能。

    2024年10期 v.40 112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除湿养发汤联合参柏洗剂治疗脂溢性脱发

    尹俊芳;郭丽;杨琴;刘越;

    目的 探讨除湿养发汤联合参柏洗剂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脂溢性脱发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片联和外用米诺地尔酊治疗,研究组口服非那雄胺片与除湿养发汤联合参柏洗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清睾酮(T)、雌二醇(E_2)水平,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80.65%,25/31)(P<0.05);2组治疗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血清T水平均下降(P<0.05),研究组中医主症、次症积分、血清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E_2水平均升高(P<0.05),研究组E_2水平高对于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除湿养发汤联合参柏洗剂治疗脂溢性脱发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4年10期 v.40 1126-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益肾通络针法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袁港;赵丹;

    目的 观察益肾通络针法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肝肾亏虚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阿是穴、天柱、后溪、申脉、悬钟、肾俞,治疗组予益肾通络针法,针刺夹脊穴、阿是穴、合谷、后溪、关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00%,44/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41/50)(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项部痛感、患肢放射痛及麻木感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通络针法治疗肝肾亏虚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可有效缓解颈项部疼痛、上肢放射痛及麻木、头晕头痛、耳聋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2024年10期 v.40 1130-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西医临床研究

  • 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关系

    关昊;李宗禹;赖婧玥;马建仓;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 25-羟基维生素 D[25(OH)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为恶性组,并选择同期诊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为良性组,分析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浆25(OH)D、VDBP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血浆25(OH)D、VDBP更低(P<0.05),恶性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尿碘/肌酐值更高(P<0.05),恶性组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别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经二元Logisic回归分析,高25(OH)D、高VDBP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高FT4、高尿碘/肌酐值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浆25(OH)D、VDBP、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分别为0.840、0.811、0.862,敏感度分别为91.2%、93.1%、87.3%,特异度分别为66.7%、60.8%、86.3%。结论 发生甲状腺癌风险和血浆25(OH)D、VDBP降低,血清FT4、尿碘/肌酐值升高有关,血浆25(OH)D、VDBP联合对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4年10期 v.40 1135-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应用

    李敏;张艳峰;陈雪梅;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静镇痛效果、苏醒期质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A、B、C组,各32例。术前15 min,A组给予10 μg·kg~(-1)布托啡诺,B组给予20 μg·kg~(-1)布托啡诺,C组给予30 μg·kg~(-1)布托啡诺治疗。3组均随访至术后24 h。比较3组苏醒期质量,术后2、6、12、24 h镇静镇痛效果,术前、术后24 h应激反应,术后24 h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内停留时间长于A组、B组(P<0.05)。术后2、6、12 h 3组静息状态、活动状态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呈升高趋势,术后24 h静息状态、活动状态NRS评分高于术后2、6 h,低于术后12 h(P<0.05);术后12、24 h B组、C组静息状态NR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6、12、24 h B组、C组活动状态NRS评分低于A组(P<0.05);2组术后多个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2分以上(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BG)水平升高,C组、B组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B组、A组(P<0.05)。结论 20 μg·kg~(-1)布托啡诺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静镇痛效果良好,未影响苏醒期质量,可缓解应激反应,安全性高,具有应用价值。

    2024年10期 v.40 1139-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影响

    黄超;包伟;崔庆敖;成泽民;

    目的 探究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尿动力学及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的影响。方法 选择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87例,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44例给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3例给予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控率、尿动力学指标和FPSAR水平差异。结果 术后,2组IPSS评分、膀胱顺应性(BC)、逼尿肌不稳定(DI)率、残余尿量(PVR)、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水平均降低,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at Qmax)、FPSAR均升高(P<0.05)。研究组IPSS评分、BC、DI、PV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Qmax、Pdet at Qma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t-PSA、f-PSA、FPS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尿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可有效改善尿动力学指标,提高FPSAR水平,治疗效果较好。

    2024年10期 v.40 1143-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于倩;安跃振;张雷;王佳旺;李建伟;宋苗苗;

    目的 探究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D-CHF)临床疗效及对左心功能、血清因子、血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功能、血清因子、血清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53%,54/59)高于对照组(72.88%,43/59)(P<0.05)。治疗后,2组血清脑钠肽(BNP)、神经肽 Y(NPY)、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粒膜蛋白 140(GMP-140)、血 管 性 血 友 病 因 子(vWF)、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血清BNP、NPY、CK-MB水平,调节凝血指标,改善左心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2024年10期 v.40 1147-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心率减速力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林玉萍;卫展扬;张海林;李盛;区彩文;苏少辉;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C)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及预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200例,按术后3个月预后复发状况分为复发组(88例)和未复发组(112例),对比2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心率减速力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病程、性别、饮酒、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迷走神经反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术前心率(HR)、术后HR、术前RR 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术后SDANN、术前RR 间期标准差(SDNN)、术后SDNN、术前三角指数、术后三角指数、术前相邻 RR 间期差均方根(r-MSSD)、术前低频功率(LF)、术后LF、术前高频功率(HF)、术前总功率(TP)、术后TP、术前LF/HF、术前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MSSD、术后HF、术后LF/HF、术后心率D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术后r-MSSD、术后HF、术后LF/HF、术后DC均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与未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比较,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术前DC、术后DC均更低(P<0.05)。Pearson 相关性显示,术后DC与术后SDNN、术后SDANN、术后r-MSSD、术后三角指数、术后TP、术后LF、术后HF均呈正相关,与术后LF/HF呈负相关(P<0.05)。结论 术后r-MSSD、术后HF、术后LF/HF、术后DC均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且心率减速力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

    2024年10期 v.40 1151-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综述

  • 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张渝婧;仉培臻;奉飘;赵瑶琴;李畅;马源;刘京丽;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慢性衰弱性疾病,常伴有反复疲劳、疼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中医疗法在防治慢性虚弱性疾病中疗效确切。通过整理、分析中医治疗脾肾阳虚型CFS的文献,系统总结了中医治疗脾肾阳虚型CFS的各种方法,发现中医以温肾理脾、温脾益肾的原则进行中药内服治疗,以健脾益肾、益肾调督、进火补针等针法进行针刺,以长蛇灸、督灸、隔物灸等灸法进行施灸,以固本培元、背部推拿等手法进行推拿,还有学者将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或运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中医治疗方法的具体过程和操作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同时还需要深入开展中医治疗CFS的机制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10期 v.40 1156-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

    冼丽柠;谢佳芯;眭道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皮损、关节肿痛、发热、疲乏等临床症状,目前,西医治疗SLE多采用激素疗法,但长期激素治疗可诱发骨质疏松、感染、糖尿病等多种不良事件,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聚焦到SLE中医诊治中,根据营卫理论辨证思路,SLE患者素先天禀赋不足、真阴亏虚,复感外邪、卫气营血功能失调,发而热像偏重、化燥伤阴、瘀血痹阻、饮热迫肺。基于营卫理论论治SLE的临床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以清泄里热、解表透邪、养阴生津、宣肺化痰等治疗疗效确切,且有利于激素的撤减、减轻激素引发的毒副作用,为SL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2024年10期 v.40 1162-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赵奕轩;陈婷;黄欣;周文胜;

    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用方法,可及时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但AIS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容易出现出血转化(HT),HT作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抵消或降低静脉溶栓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获益,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现主要针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展开综述。

    2024年10期 v.40 1168-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危重患者转运优化方案及其效果研究

    杨旭;金雪;于水;

    患者转运是医疗体系中一项重要任务,涉及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增加,患者转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转运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综述危重患者转运方案既往研究,分析当前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临床意义重大。

    2024年10期 v.40 1172-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胃食管反流病样症状内镜阴性患者的研究进展

    于琳琳;刘曼;南玲;宋蕾;王丹;

    以胃食管反流病(GERD)样症状就诊且内镜下食管黏膜或结构阴性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而且不同诊断分型之间食管动力及抗反流屏障功能的差异尚不清楚。随着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V标准的颁布,具有典型GERD样症状且内镜阴性患者的诊断分型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和功能性烧心(FH)。针对不同诊断分型间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等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上鉴别食管功能性疾病及筛选出真正的GERD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10期 v.40 1176-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