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cine

特稿

  • 2型糖尿病性肾病病案1例——仝小林院士教学查房实录

    杜林;陈德瑶;李婷;田佳星;朴春丽;

    仝小林院士提出糖尿病单元化管理,旨在面对糖尿病合并多个并发症时,整合医院多个学科,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最优的个性化诊治方案。本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一例2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为例,通过邀请多学科专家讨论及仝小林院士教学查房,对2型糖尿病性肾病的中医辨治思路、疾病发展、诊治要点进行阐述。强调辨别脾瘅与消瘅肾病的异同及糖尿病治疗全程化瘀通络的重要性;当患者症状复杂、合并多个并发症时,处方用药要把握中医辨治重点,抓住核心态靶;本案介绍了糖尿病肾病的辨治经验,提倡掌握方药量效关系,更好地发挥中药治疗疾病的优势。

    2024年11期 v.40 1181-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学术探讨

  • 佩兰治疫浅析

    张文风;郭伟;

    在古今的疫病治疗中,中医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芳香化湿类药物在疫病的治疗中受到了历代医家的重视。据古籍研究及文献整理结果显示,佩兰是治疗疫病的高频药物,其芳香走窜之性可宣化清阳,辛轻扬上之性则能畅通气机,具有化湿辟疫、开窍醒神、醒脾开胃等功效。通过系统梳理佩兰的药性、方剂配伍规律、医论基础、药理研究等,探讨其治疫机制,推动佩兰的研究与开发,为临床应用佩兰治疫提供参考依据,丰富疫病治疗手段。

    2024年11期 v.40 1186-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论伏邪致病的因机证治

    杨映映;田传玺;赵林华;

    伏邪在外感病和内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归纳分析文献,对伏邪的因、机、证、治进行了系统梳理,得出外邪入侵和内邪流溢是伏邪的主要来源;“虚-伏-盛-复”是伏邪致病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整体病机演变规律;脏腑风湿、伏气温病、伏邪燥病是伏邪致病的三种主要呈现方式和证候特征;在“虚”阶段可通过补虚扶正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在“伏”阶段可通过扶正祛邪而截断疾病的进展,在“盛”阶段顺势透邪是治愈疾病的佳机,在“复”阶段则需除邪务尽,以防邪气再伏。

    2024年11期 v.40 1189-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文献研究

  • 唐宋时期丹药疗风初探

    刘雨茁;崔为;

    唐初炼丹术发生了由成仙到疗疾的转变,最初关注的疾病即是风疾。唐代的疗风丹方多由纯金石类药物制成,尚未大量进入医学文本中。宋代丹药疗风进一步普及和发展,获得医家较为广泛的认可,也成为王室时行的治疗手段。同时,对丹药安全性问题的反思也进入了医家的论域,致使部分医者对金石类丹药进行本草化的改造。

    2024年11期 v.40 1192-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重构本草

  • 重构本草——石膏

    张海宇;周凌;张伟;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石膏功效主要为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症靶为发热和牙龈肿痛;标靶为高白细胞;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膏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镇痛等作用;本品无毒,但脾胃虚弱者慎用;临床使用剂量为15~300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石膏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2024年11期 v.40 1197-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经验传承

  • 吴敏教授从脾肺肝论治儿科常见疾病的临证经验

    陈燕妮;姜科宇;吴敏;

    儿科常见疾病种类繁多,吴敏教授认为,脾、肝、肾与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根据儿科常见疾病的病机,吴敏教授主张以肝、肾、脾来论治儿科常见疾病,达到良好临床疗效。通过分析典型病例,梳理疾病特点与机制、治疗方法,以为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论治提供参考,同时亦为吴敏教授治疗经验的推广打下基础。

    2024年11期 v.40 1200-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韩学杰“辨病-辨证-辨象”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探析

    尹彤;韩学杰;李玉坤;王凤;刘大胜;王丽颖;

    韩学杰融汇辨病、辨证与辨象诊治高血压病。在诊断方面,辨病秉承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观,辨证立足“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同时耦合动态时空观,以使诊断灵机圆活。在治疗方面,强调祛痰化瘀、解毒通络之法贯彻始终,提倡单元组合辨证用药以进退有序,调畅气机以增强疗效,分期调治以降压除症。临证时举一反三,在更年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中同样获效。

    2024年11期 v.40 1203-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实验研究

  • 苍附导痰汤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改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李惠娟;杨朕;刘思祎;俞洁;

    目的 探讨苍附导痰汤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良作用及可能效应机制。方法 采取来曲唑溶液灌胃同时给予高脂饮食方法构建肥胖PCOS模型大鼠,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苍附导痰组、二甲双胍组,对照组选取正常大鼠。苍附导痰组和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苍附导痰汤和二甲双胍片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灭菌纯水灌胃,持续28 d。检测各组体质量、卵巢质量、子宫质量及其形态学变化,血清激素、炎症因子、血脂水平的改变;qPCR和免疫印迹法测定Toll样受体 4/ 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P65通路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标记物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卵巢质量增高,子宫质量下降(P<0.05或P<0.01);卵巢组织以囊性扩张卵泡为主;血清性激素、炎症因子与脂质代谢异常;子宫内膜厚度下降(P<0.01);TLR4、P65mRNA和P-P65蛋白表达上调,αvβ3、HOXA10 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P<0.05或P<0.01)。相较于模型组,苍附导痰和二甲双胍组体质量、卵巢质量均降低,子宫质量增加(P<0.05);血清性激素、炎症因子与脂质代谢紊乱得到改善;子宫内膜增厚;TLR4、P65mRNA和P65磷酸化蛋白表达下调,αvβ3、HOXA10 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P<0.05或P<0.01)。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苍附导痰汤组子宫内膜αvβ3、HOXA10蛋白表达明显上调,TLR4、P-P6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苍附导痰汤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的激活改善肥胖PCOS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

    2024年11期 v.40 1208-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Slit引导配体2通过调控AMPK/SIRT1-FoxO1信号通路影响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

    李天航;顾朝辉;张月玲;李洁;杜鹃;付燕;陈娜;陈佳菲;

    目的 探讨Slit引导配体2(SLIT2)是否通过调控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转录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盒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通过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DR组(db/db小鼠)、DR+阴性对照载体组(DR+sh-NC组)和DR+sh-SLIT2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db/m小鼠为对照组。DR+sh-NC组和DR+sh-SLIT2组麻醉后分别在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sh-SLIT2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SLIT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SLIT2、AMPK、SIRT1、FoxO1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R组、DR+sh-NC组、DR+sh-SLIT2组血糖、每日饮水量、每日排尿量、食物摄入量及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视网膜存在血管病变及病理损伤,SLIT2 mRNA及蛋白表达、IL-6、TNF-α和VEGF水平,FoxO1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MPK、SIRT1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DR+sh-NC组相比,DR+sh-SLIT2组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及病理损伤明显减轻,SLIT2 mRNA及蛋白表达、IL-6、TNF-α和VEGF水平,FoxO1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AMPK、SIRT1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沉默SLIT2表达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血管损伤及炎症水平,这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SIRT1-FoxO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2024年11期 v.40 1214-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中医临床研究

  • 补肾健脾膏方治疗脾虚厌食症及其对中医证候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斐斐;徐辉甫;鲁芳;

    目的 探究补肾健脾膏方治疗脾虚厌食症及其对中医证候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脾虚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接受厌食症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补肾健脾膏方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日摄食量、体质量指数(BMI)、胃肠道功能[胃泌素(GA)、胃动素(MLT)、血管活性肠肽(VIP)]、血清微量元素[血清铁(SF)、血清锌(Zn)、血清钙(Ca)]、药物不良反应、随访预后6个月内患儿的身高变化及预后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23%,常规组为84.91%,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主症、次症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日摄食量和BMI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GA、MLT水平高于常规组,VI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SF、Zn、Ca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6个月的身高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复发率为7.55%,常规组患儿的复发率为22.64%,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补肾健脾膏方可有效改善脾虚厌食症患儿的厌食症状,增加每日摄食量,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保障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2024年11期 v.40 1220-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扶正祛瘀解毒方对晚期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金焕;刘经选;王兰;连建伦;赵博;王刚;

    目的 探讨扶正祛瘀解毒方对晚期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月10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的晚期肠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治疗,中药组采用mFOLFOX6方案化疗联合扶正祛瘀解毒方治疗。2组共治疗6个疗程(以14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因子、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组治疗6个疗程后的临床受益率(CBR)较对照组更高(P<0.05)。2组治疗6个疗程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鞘糖脂抗原(CA50)、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外周血CD8~+较治疗前降低,中药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2组外周血CD4~+、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均升高,中药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2组治疗3、6个疗程后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中药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中药组治疗期间的骨髓异常、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扶正祛瘀解毒方可调节晚期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生成因子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抑制肿瘤进展,改善免疫功能,进而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24年11期 v.40 1224-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腹部推拿联合黄连膏外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崔建中;孙中贺;李剑;韩速飞;姚兰英;高天娇;刘明军;

    目的 探究腹部推拿联合黄连膏外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推拿组和对照组,各40例。推拿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腹部推拿合并黄连膏外用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6周后比较2组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中期、治疗结束推拿组患者常规指标腰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值、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明显降低,脂肪棕色化特异性蛋白: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含量降低,解偶联蛋白1(UCP-1)含量升高;推拿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77.50%,在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腹部推拿联合黄连膏外用治疗T2DM肥胖患者可以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并能改善脂肪组织代谢功能。

    2024年11期 v.40 1229-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鞠胜;刘晶;任丽娜;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3年9月在辽源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DME患者(78例96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46眼)采用眼内注射康柏西普,观察组(39例,50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中药组方,治疗周期为2个月,随访4个月。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以及治疗后4个月内因DME再次治疗的次数。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2组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4个月内,观察组因DME再次治疗的次数少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中药组方联合康柏西普治疗DME的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水肿程度,减少眼内注药次数,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11期 v.40 1234-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醒脑安神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雅丽;白晶玉;陈楚云;

    目的 观察醒脑安神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66原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以醒脑安神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以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的PSQI量表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降低的更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4.2%)(P<0.05)。结论 醒脑安神针法能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24年11期 v.40 1238-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滋肾润肺方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

    吕星旺;魏洁;

    目的 探究滋肾润肺方联合化疗对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滋肾润肺方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评分、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疾病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YFRA21-1、CEA水平均降低,试验组血清CYFRA21-1、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失访1例,试验组失访2例,随访率为93.02%。对照组存活26例,试验组存活35例,2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滋肾润肺方联合化疗有助于缓解中晚期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远期疗效确切。

    2024年11期 v.40 1242-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中药贴敷联合推拿手法对肺炎喘嗽患儿肺功能及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

    张荣书;殷敏慧;沈海凤;严丽丽;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贴敷联合推拿手法对肺炎喘嗽患儿肺功能及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统计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发热、咯痰黄稠、咳嗽、气喘息粗、喉中痰鸣、鼻翼煽动、口渴、烦躁、瞬时流量(PEF25)、最高呼气峰流速(PEF)、第 1 秒最大呼气量(FEV_1)、肺活量(FVC)、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发热、咯痰黄稠、咳嗽、气喘息粗、喉中痰鸣、鼻翼煽动、口渴、烦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EF25、PEF、FEV_1、FVC、IgG、IgM、Ig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发热、咯痰黄稠、咳嗽、气喘息粗、喉中痰鸣、鼻翼煽动、口渴、烦躁评分更低,发烧,咳嗽,咳痰,肺部湿罗音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失,PEF25、PEF、FEV_1、FVC、IgG、IgM、IgA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贴敷联合推拿手法可改善肺炎喘嗽患儿肺功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降低住院时间,促使患儿康复,疗效显著。

    2024年11期 v.40 1247-1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西医临床研究

  •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肺病急性加重期效果研究

    杨格;陈伟;祝旺;史为涛;刘帅;李涛;赵程;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EDP治疗及常规治疗(抗感染、扩张支气管、镇咳、祛痰),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主要评估了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血气分析包括动脉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症状评分包括6 min步行试验、COPD评分、呼吸困难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在FEV_1、FVC和MVV等肺功能指标上相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PaO_2显著增加(P<0.05),PaCO_2显著减少(P<0.05)。此外,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COPD评分和呼吸困难评分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各项功能评分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 EDP的使用显著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缓解了症状并改善了生活质量,验证了其在COPD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实用性。EDP不仅提高患者的运动康复能力,还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2024年11期 v.40 1252-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马志伟;颜文;路畅;潘晨宇;

    目的 评估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6月-8月术前肾功能正常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根据术后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11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29例)。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记录患者入室时(T0)、夹闭升主动脉时(T1)、夹闭升主动脉后30 min(T2)、开放升主动脉(T3)及手术结束时(T4)双侧脑氧饱和度数值。收集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肾替代治疗的例数以及30 d死亡率。结果 急性肾损伤组术中脑氧饱和度值比非急性肾损伤组偏低,ICU停留及住院时间延长。结论 术中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并维持相对较高值,能够减少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2024年11期 v.40 1256-1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行IVF/ICSI-ET助孕治疗的PCOS患者妊娠结局及胚胎实验室参数的影响

    王书琴;孙海龙;陈秀娟;

    目的 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对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结局及胚胎实验室参数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IVF/ICSI-ET助孕治疗PCOS患者134例,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早卵泡期长方案,47例,研究期间脱落2例,最终n=45,49个周期)、B组(长效长方案,32例,研究期间脱落1例,最终n=31,42个周期)以及C组(拮抗剂方案,55例,研究期间脱落3例,最终n=52,146个周期)。比较3组临床相关资料、妊娠结局、胚胎实验室参数及促排卵情况。结果 与B组、C组比较,A组的新鲜胚胎移植率、临床妊娠率更高(P<0.05);与A组、B组比,C组的启动日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HCG日LH水平均更高,促性腺激素(Gn)天数则更短,Gn剂量则更少(P<0.05)。结论 IVF/ICSI-ET助孕治疗PCOS患者的三种促排卵方案中,早卵泡期长方案较其他方案,更能够提高患者的新鲜胚胎移植率、临床妊娠率;而拮抗剂方案较其他方案,则具有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用药时间短、用药量少的特点,但在调节患者异常内分泌环境方面较差,因此临床应结合PCOS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促排卵方案。

    2024年11期 v.40 1260-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血清miRNA21、miRNA155-5P及miRNA20a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

    茹晓翠;徐燕;郭明;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RNA)21、miRNA155-5P及miRNA20a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2019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100例进展期宫颈癌患者为进展期组,10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RT-PCR)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清miRNA21、miRNA155-5P及miRNA20a表达水平,比较血清miRNA21、miRNA155-5P及miRNA20a表达水平与早期宫颈癌临床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RNA21、miRNA155-5P及miRNA20a与早期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21、miRNA155-5P及miRNA20a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组血清miRNA21、miRNA155-5P及miRNA20a相对表达水平及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iRNA21、miRNA20a与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呈正相关,miR155-5P与早期宫颈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三者联合、miRNA21、miRNA155-5P、miRNA20a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897、0.721、0.698、0.641,灵敏度分别为83.54%、73.25%、72.67%、69.57%,特异度分别为81.45%、78.56%、82.54%、72.67%。结论 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miRNA21、miRNA155-5P及 miRNA20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2024年11期 v.40 1265-1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血小板、凝血因子、内皮素与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形成相关性研究

    汤俊峰;邵枝定;唐晓磊;

    目的 研究血小板、凝血因子、内皮素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鉴别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来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20例有新发脑血栓形成的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时间段收入治疗的无新发脑血栓形成的脑梗死患者112例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肘检测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清液,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内皮素(ET)等指标。分析以上指标对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分析其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Ⅷ因子水平、PLT、CD62P、NIHSS、C-反应蛋白(CRP)两两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均与PT、APTT呈负相关关系(P<0.05);影响NIHSS的因素有分组(对象属性)、高血压、Ⅷ因子水平、PLT、CD62P、CRP。鉴别价值:AUC:ET>Ⅷ因子水平>CRP>NIHSS>PLT(Z=4.000,P=0.406);敏感度:PLT>ET>CRP>Ⅷ因子水平>NIHSS(χ~2=0.367,P=0.545);特异性:Ⅷ因子水平>NIHSS>CRP>ET>PLT(χ~2=0.045,P=0.832)。结论 血小板、凝血因子、内皮素水平均可用于脑梗死患者脑血栓形成的诊断鉴别,且两两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2024年11期 v.40 1269-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综述

  • 中医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翟钰铭;周亚滨;符佳美;崔建林;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都对人类生命健康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并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中医体质是祖国医学“因人制宜”“治病求本”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目前,现代中医体质学正逐渐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以中医体质为理论依据,探究中医体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可更好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有助于达到预防疾病、改善病理状态、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

    2024年11期 v.40 1274-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宫颈糜烂病因病机及中医中药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进展

    周娣;汤锶锶;姜雨彤;王本军;郑丽;

    宫颈糜烂的病因包括生理性因素、慢性炎症刺激和机械性损伤。中医药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显著,主要机制是清热解毒、化腐生肌、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中药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包括内服和外用。本文旨在综述宫颈糜烂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效果和具体治疗机制。首先对宫颈糜烂的定义进行概述;其次概述中西医病机;最后结合近几年文献对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陈列,期望为宫颈糜烂的中医治疗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

    2024年11期 v.40 1279-1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超声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的应用现状

    张鑫悦;吴慧颖;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常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的一种,病变起源位于主动脉起始部与头臂干之间。该病起病紧急进展迅速,如发生主动脉破裂可迅速危及生命。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为该病的主要诊断方式,超声检查的应用贯穿于该病整个围术期。虽然超声并不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金标准检查手段,但超声得益于其快速、便捷、无创的优势,可以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本文围绕超声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的应用现状的研究,阐述超声在该病诊疗工作中具有的重要应用价值。

    2024年11期 v.40 1284-1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张生娇;杨吉利;贾艳华;王燕;曾传富;胡金鸿;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irAEs)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抗这种副作用,然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医学凭借其独特的辨证理论优势在皮肤irAEs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减毒增效作用。糖皮质激素结合中医药治疗的手段能够显著缩短ICIs导致的皮肤irAEs 病人的病程,并降低其副作用。现将近年来ICIs相关皮肤irAEs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展开概述。

    2024年11期 v.40 1289-1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OPG/RANKL/RANK系统对牙槽骨改建的研究进展

    李跃;于玮炜;高宏飞;

    牙外伤在口腔外伤中属于较严重病种,三氮唑-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牙外伤治疗中可为外伤牙提供生长空间,了解骨保护素/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OPG/RANKL/RANK) 系统可以为牙外伤生长提供较稳定的生长要素,OPG/RANKL/RANK三者共同作用于骨组织并辅助骨组织改建,已成为骨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三者共同维持骨内的稳态。OPG、RANKL、RANK 等信号分子存在于牙周膜、含牙囊肿上皮、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上皮等组织中,大量实验研究表明,OPG/RANKL/RANK系统对牙齿萌出、生理性及病理性牙槽骨改建有重要影响,研究三氮唑-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与OPG/RANKL/RANK 系统可以较好辅助提高牙外伤生存率。

    2024年11期 v.40 1294-1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