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思彤;张会存;刘汶;
目的 探讨健脾疏肝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湿盛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脾虚湿盛型CHB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健脾疏肝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对比2组中医证候积分、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肝脏硬度检测(LSM)]、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HA、Ⅳ-C、PIIINP、LSM、MDA、ALT、AST、TBil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SOD、GSH-Px、T-AOC、ALB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66.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疏肝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湿盛型CHB疗效显著,在逆转肝纤维化、调节氧化应激及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2025年07期 v.41 769-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一帆;曹永清;陆金根;
目的 采用腕踝针辅助治疗,分析其对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创面水肿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研究组辅以腕踝针治疗。对比2组便秘症状、肛肠动力学指标、疼痛程度、创面水肿情况、疼痛介质、炎症因子水平、肛门功能、新生血管指标、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便秘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创面水肿、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物质、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腕踝针辅助治疗,可改善便秘症状,减轻疼痛程度、创面水肿情况,提高临床疗效,抑制疼痛介质表达,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025年07期 v.41 774-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昱伟;李萌;胡志伟;刘欣;左晓娜;王佳;
目的 探究养正透邪祛毒复方中药能否改善三阴性乳腺患者术后免疫微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进而降低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复发转移几率,提高其生存获益。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行根治术后的患者80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其中接受常规放化疗综合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放化疗综合治疗辅以养正透邪祛毒复方中药口服的40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复发转移情况、远期疗效[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3、6、9月后的免疫相关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比较2组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结果 2组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10.00%)低于对照组(27.50%)(P<0.05),观察组转移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2组随访期间,观察组PFS、OS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6、9个月后,IL-6、IL-2、sIL-2R、TNF-α、CEA、CA125、CA15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40.00%)低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 养正透邪祛毒复方中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预防复发转移的效果良好,且能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力,同时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化疗不良反应。
2025年07期 v.41 779-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杏昌;韩宇樱;吴小玲;冯吉源;杨贵文;张勇;
目的 探讨“运土化升”针法对经行头痛患者疼痛及血清前列腺素F2α/前列腺素E2(PGF2α/PGE2)、一氧化碳(NO)、血浆内皮素-1(ET-1)、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行头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运土化升”针法。比较2组头痛症状、头痛程度、中医证候、生活质量、激素及血清PGF2α/PGE2、NO、血浆ET-1、β-EP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的头痛症状各项、头痛程度、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血清PGF2α/PGE2、血浆ET-1水平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NO、血浆β-EP水平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运土化升”针法可调节经行头痛患者血清PGF2α/PGE2、NO、血浆ET-1、β-EP水平,减轻脑血管痉挛状态,改善疼痛。
2025年07期 v.41 785-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波;黄海;刘勇;张金红;吴沣;
目的 探究射干麻黄汤联合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3年6月期间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就诊的9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吡非尼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射干麻黄汤,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肺纤维化指标和T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肺功能、纤维化和免疫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射干麻黄汤联合吡非尼酮能显著提高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其机制与改善肺功能及纤维化指标,提高免疫功能等相关。
2025年07期 v.41 790-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婧;叶志勤;肖贵容;何萍萍;
目的 观察解毒化湿降浊方联合苯溴马隆及双氯芬酸钠治疗痛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4年7月在湖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治疗的126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苯溴马隆加双氯芬酸钠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解毒化湿降浊方,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尿酸、炎症指标、细胞因子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关节肿胀评分(GJS)和自我感觉总体评分(PGA)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2组尿酸及炎症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2组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解毒化湿降浊方能显著提高痛风患者的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尿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对不良反应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7期 v.41 795-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巧娟;任晓红;樊英;车蓬丽;黄超国;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穴位贴敷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并肺实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192例5~14岁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并肺实变儿童,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作为治疗手段,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实验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2周后,2组临床症状恢复、实验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均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对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并肺实变患儿进行穴位贴敷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指标恢复、改善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此方案有望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并肺实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25年07期 v.41 799-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